|
之前討論過很多具有太原當地特色的名小吃,但是太原有一種小吃是不容錯過的,那就是徐溝灌腸!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聯想到豬大腸,可能是肥腸里面灌了一些東西的小吃?其實,徐溝灌腸與大腸沒有任何關系,它是一種粗糧細作的純素食小吃!今天我們就好好聊一下徐溝灌腸吧!
徐溝罐腸,又名罐渣,已經在徐溝當地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它主要是以蕎面制成,經過和面、掌軟、抓稀、打渣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狀,不粘不連,軟而堅韌,富有彈性。蒸出的灌腸柔而韌,吃來是精而香,是當地風味小吃中銷量最大、眾口皆宜、百吃不厭的食品。它既可下酒,亦可佐餐,當然也可以作為主食。食后不膨不脹,經久耐餓。
常見的做法有涼調和熱炒兩種,涼調的一般是配上醋、蒜汁、鹵、芝麻醬,大夏天的時候來一碗,可是清熱敗火,爽口解膩。熱炒的一般只有冬天有,但是也另有一番風味。由于商業化標準差異不同,導致現在很難找到正宗的徐溝灌腸,目前筆者知道的比較正宗的徐溝灌腸在晉源新區,一對徐溝老夫妻開的店,店面很小,但是每天排隊的人很多,也有很多人表示曾經要加盟,但是由于人手有限,怕控制不好加盟商的品質,均被老夫妻婉言回絕了。
由于灌腸的原料是蕎面,調味以醋、蒜為主。蕎面中含蛋白質7%一13%,高于大米白面;含脂肪3%;共有9種脂肪酸,最多的是油酸和亞油酸。對動脈硬化、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而醋和大蒜的消毒除菌、防治感冒、痢疾等作用也廣為人知,因而灌腸既是一種風味小吃,也是一種保健食品。
據徐溝民間流傳,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途經徐溝住了一宿。當時的徐溝縣令昌倔就用灌腸等當地風味小吃招待這位吃膩了山珍海味的老佛爺,吃得老佛爺滿口叫好,龍心大悅,以至后來從西安返回京城后,很快將此縣令調升為定州知州。由此可見徐溝小吃之魅力。
原來小小的徐溝灌腸也有這么多故事,足以證明山西的地大物博,人杰地靈。
|
|